棋牌平台,棋牌官网网站,棋牌游戏APP下载
金秋九月,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满世尚都小区里,红色的海棠果压弯了枝头。C区一栋造型别致的二层小楼里,72岁的刘占怀和68岁的王俊龙正坐在室内闲聊。
“以前我们这些老伙计想下棋、打牌,得走二里地到社区。现在好了,家门口就有了这么敞亮的活动室,真是想到我们心坎上了。”刘占怀指着崭新的邻里中心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这栋今年6月投入运营的小楼,正是康巴什区滨河街道创新打造的“嵌入式”邻里中心的一个缩影。从闲置空间到功能齐全的便民服务站,从陌生邻里到亲密伙伴,一场关于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实践正在这片土地上生动上演。
“过去基层治理最大的痛点,在于服务资源与群众需求之间存在空间错配。”滨河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怡然告诉记者。为破解这一难题,街道党工委创新提出“空间嵌入”理念,通过对社区闲置资源的精准识别和高效利用,让那些被遗忘的“边角料”空间重新焕发生机。
满世尚都B区的变化尤为典型。2024年初,一个由集装箱巧妙搭建而成的二层建筑在这里落成运营。二楼台球室内,四人两组对战正酣。
77岁的王保成看着对手精准进球,乐呵呵地夸赞:“啊呀!这是神杆哇!”进球的72岁王玉贵虽然满头银发,却精神矍铄:“我每天上午都来打一个小时,既活动了筋骨,又结交了朋友。”
这个占地面积不大的邻里中心,一楼东南侧是儿童游乐区,二楼则设置了台球室、棋牌室等功能空间。很难想象,这里曾经只是小区里一处闲置的空地。
“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原则,根据各小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建设模式。”滨河街道党工委委员、宣传委员秦祯介绍,对于硬件条件较好的小区,建设功能复合型邻里中心;对于没有附属设施的小区,则采用“微更新”方法,利用小区内零散或原功能失效的闲置区域进行改造;甚至还将疫情过后闲置的核酸小屋也改造为独立自习室,形成书香院落。
来到满世尚都A区,呼和塔拉社区党支部书记高强指着正在施工的建筑告诉记者:“A区原来也有一个邻里中心,但空间不大、功能不全。现在我们正在重新打造一个1000平米的社区级邻里中心,将惠及整个社区的居民。”
数据显示,目前滨河街道已建成小区邻里中心8处,在建4处,正加速实现辖区小区全覆盖。这些邻里中心的建设资金,主要通过“人大票决制”民生实事项目落实,真正体现了民生需求导向。
“嵌入式”邻里中心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重塑,更是社区服务功能的再造升级,是布落在每一个小区里的浓缩版“微社区”。
在毗邻康巴什区第一小学的揽胜苑南区小区邻里中心,下午六点刚过,陆续有家长送来放学的孩子。这里引入的第三方托管机构,为双职工家庭提供餐食、作业辅导等全方位服务,彻底解决了“看小难”问题。
“功能嵌入的核心是精准匹配居民需求,做到‘一中心一方案’。”杨怡然表示,每个邻里中心在建设前都会开展深入的需求调研,确保功能配置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高度契合。
养老服务是“嵌入式”邻里中心的又一重要功能。揽胜苑南区邻里中心的“小城大爱”养老餐厅、和效家园A区邻里中心的“慢时光小院”养老服务中心、康城名苑邻里中心的“暖邻食驿”餐厅,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又实惠的餐食服务。同时设置的理疗室、理发室、棋牌室等,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需求。
丽日家园小区邻里中心内的“美好工作室”格外引人注目。这里正开展手工编织培训,十多位转移农牧民在专业老师指导下认真学习。“依托党建引领‘以工代赈’项目,我们提供免费手工艺品培训服务,帮助转移农牧民掌握一技之长,拓宽增收致富渠道。”兴旺社区党总支书记楠熙介绍。
医疗卫生服务也嵌入到了邻里中心。康城社区、兴旺社区、宁馨社区等邻里中心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基本医疗服务,着力解决居民“看病难”“看病贵”问题。
满世尚都C区邻里中心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全年龄段需求。一楼餐厅每天为居民提供营养餐食,二楼活动室设有书法、绘画、音乐、棋牌等多个功能区域,自带水冲式卫生间方便老年人使用,外面的儿童游乐区则成了孩子们的快乐天地。“这里就像我们小区的‘客厅’,男女老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落。”王俊龙如此评价。
服务嵌入是“嵌入式”邻里中心的灵魂所在。滨河街道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,不断推进邻里中心服务项目丰富化、服务人群多样化。
针对全龄段辖区党员群众,各邻里中心围绕节庆日等不同主题,开展“红心·党群、靓丽·党群、暖家·党群、幸福·党群”等四大类党群服务活动,提供体验式党课、公益讲座、法律咨询、环境卫生整治等多种服务。截至目前,共开展80场活动,切实丰富了辖区党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。
新就业群体成为邻里中心关注的重点对象。滨河街道实施“滨新侠新心向党”服务项目,持续加大对新业态、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。街道制定《服务新就业群体项目清单》,组建“滨新侠”队伍,开展为快递、外卖小哥送医送药、健康义诊、政策宣讲、集体生日会等系列关爱活动25次。
儿童服务方面,各邻里中心开通“萌新小课堂”“红领巾小课堂”,设置手工、体能锻炼、绘画等多样课程,提供幼儿托育、青少年托管、课后辅导等服务。家长们感慨:“过去孩子放学后无处可去,现在有了邻里中心,我们放心多了。”
针对老年群体,各社区实施“银龄优享”服务项目,开展义剪、义诊、家政等服务,不断满足高龄老人需求,改善高龄老人生活质量,扎实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建设。
“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精细化、特色化的服务供给,有效促进居民交流互动,催化邻里关系从‘陌生’走向‘亲密’的转变。”杨怡然说。
“嵌入式”邻里中心建设不仅是服务模式的创新,更是基层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。
滨河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,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邻里中心建设深度融合。各邻里中心普遍设立党员先锋岗、党员责任区,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。
“邻里中心延伸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‘神经末梢’,为我们搭建了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。”高强介绍,通过邻里中心这个载体,社区党组织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居民需求,更及时地响应群众关切。
资源整合是“嵌入式”邻里中心成功的关键。街道充分整合政府、市场、社会等各方面资源,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。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,市场主体提供专业化服务,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运营,居民群众自觉参与治理,形成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。
随着“嵌入式”邻里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,康巴什区滨河街道的辖区面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。
居民获得感显著提升。“过去总觉得社区服务离自己很遥远,现在服务送到了家门口,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。”居民王俊龙的话代表了众多居民的心声。
社区凝聚力明显增强。邻里中心成为居民交流互动的重要场所,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,居民之间建立了更加密切的联系,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。
基层治理效能大幅提高。通过邻里中心这个平台,社区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居民需求,更加高效地配置服务资源,基层治理的精准化和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丰富邻里中心的公共设施配备,科学规划功能分区,精心策划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,逐年逐步实现小区邻里中心全覆盖,切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归属感。”杨怡然表示。
中午时分,满世尚都C区邻里中心逐渐热闹起来。一楼的餐厅飘来阵阵饭菜香,几位老人正从二楼的棋牌室悠闲下楼,外面的儿童游乐区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。刘占怀和王俊龙相约明天再来这里下棋,他们说:“这里不只是个活动场所,更是我们这些老伙计的精神家园。”
从“陌邻”到“亲邻”,“嵌入式”邻里中心正在重新定义城市社区的生活方式。在这片金色的秋日里,康巴什区滨河街道的实践证明: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不变,而真正的惠民创新,往往就发生在那些离群众最近的地方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